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学生赴北京开展研学活动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3日电 (田憬源)“天坛是古代用来祭天、祈谷的场所,由祈年殿、圜丘等组成……”景东浙大求是中学的学生李梦娇向参与“走出无量山,游学北京城”研学活动的学生们介绍道。此次研学活动在7月底举办,为期一周,参与的孩子们都来自距北京近3000公里的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东县”)。
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拥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然而,受山区地理环境制约,景东县经济发展迟缓。浙江大学挂职干部、景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恩禹介绍,浙江大学从2012年开始承担定点帮扶景东县的任务,从科技、消费、医疗、教育等方面形成帮扶矩阵。其中,在教育帮扶方面,浙江大学持续给予人力、财力、物力支持,迄今连续派遣12届研究生支教团到景东县开展志愿服务,连结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协助景东县与海亮集团共同建立景东县无量中学,挂牌“景东浙大求是中学”。
“我们在支教过程中发现,当地最大的问题在于同学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而且他们缺少对外面世界的想象,很多同学到现在连思茅市区都没有去过。”目前服务于景东浙大求是中学的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田憬源介绍道,“我们作为支教团成员,一方面要用心上好课,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们思考学习的意义,带领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们决定组织此次研学活动,带领孩子们去大山外面看看。”
在八达岭长城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在北京航天城亲眼看到航天员的实时状态,在“冰立方”亲自体验冰壶运动……此次研学活动内容充实,覆盖“走进高等学府”“参观名胜古迹”“厚植家国情怀”“探索城市文化”四个方面,组织景东的教师和学生参观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陆军装甲兵学院、国家体育场(鸟巢)等地点欧亿体育。“这七天的经历像梦一样,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能到这些地点参观,这段研学经历也让我明白今后教学中可以加入实践活动。”景东浙大求是中学教师纪荣玉说。
参观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进行思考。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翁沈军在开营仪式上强调,希望学生们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来北京?在北京能学到什么?从北京带走了什么?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在行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每到一个景点,都是由学生自行搜集材料、自主为团队讲解,大家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锻炼了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升了表达能力,培养了自信。“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此外,田憬源还带领学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塘前朗诵朱自清写作的《荷塘月色》。“在书本里面的知识和现场感受的完全不一样,这让我学习语文和历史的兴趣又多了几分。”学生赵康说道。
浙江大学挂职干部、景东县山冲村驻村余凌炜曾给孩子们分享过英语学习方法,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不会说、不敢说的问题,因此他让每位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需要自行找到一位国际友人,用英语进行交流并合影留念。西部地区缺少英语学习环境,来到北京能让孩子们有机会说英语,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今天是我第一次和外国人交流,我发现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也没那么难,我还加了她的微信。”学生苏有彦溶说道。经过一周的研学活动,学生整体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开始的略显怯懦到最后一天的自信大气,学生的眼中有了光。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结营仪式上,景东浙大求是中学支教教师、特警指挥学院吴凡教授希望孩子们来到北京后能够意识到“我能学,我会学,我爱学”,同时引用泰戈尔的诗歌,希望孩子们能将此次经历的所思所悟辐射到更多人。诚然,东西部教育资源、观念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家庭仍希望孩子未来继续留在本地。此次研学活动的初衷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走出大山的种子,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后,必将会覆盖身边更多的人。(完)(图片:叶张银 田憬源 纪荣玉)